九旬婆婆的幸福生活
一个冬日的午后,我家客厅里洒满了阳光,红、橙、黄、绿各色气球摆了一沙发,婆婆正在全神贯注地玩着。门铃响起来,是邻居阿姨来串门,她和婆婆是同乡,每次见面都会热火朝天地聊上好一会儿。我拿水果招待客人,婆婆爽朗地笑着拉她坐下,忙不迭地炫耀起来,“这些气球、玩具枪、手串儿都是媳妇儿给我的,怕我在家闷得慌。”阿姨夸婆婆有福气,93岁身体还这么结实。婆婆接茬说,“我吃得多,中午吃了一碗肉哩,挺香,一点儿不腻,血压也不高。”正说着,爱人买了糖葫芦回来,婆婆眉开眼笑地接过来,那是她的最爱,递给阿姨一串儿,俩人边吃边聊。
算是机缘巧合吧,与我同年毕业、姐姐的一位高中同学居然成了我的对象,恋爱才开始不久,父母已经在准备婚嫁事宜了。20岁步入婚姻,懵懂的我渐渐明白,婚姻的本质是爱、理解与接纳,不仅要接纳他,还要接纳他身后那个贫弱的大家庭,哥嫂们生病求医、子侄们升学、就业,大小事情都尽心尽力帮衬。从文青到家政能手,我的潜力大爆发了,因婆婆年迈眼花,父母远在北京,我学会了给孩子做棉衣棉裤、用缝纫机做外穿的衣裤、拆洗缝制被褥及各种擦扫整理,有一回大嫂见我在院里搓洗被罩,笑着说“你家的春梅牌洗衣机挺好用啊!”为了赶时间接送孩子上学,我将普通自行车骑出二十几迈的速度,男同事都望尘莫及;因为婆婆不会使用灶具,每逢单位聚餐,我都要先回家给老人孩子做饭;婆婆一年四季的衣服都是我买,有时候真的要跑遍全城才能买到婆婆心仪的女款最大号-----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爱是一种彻骨的怜惜,是一种伴着痛感的心理体验,我第一次见婆婆,是在跟爱人订婚时,她高高的个子,结实的身板,红润黝黑的面庞,洪亮的声音,怎么看都不像一位七旬老人。得知她大我48岁与我祖母同龄,心里增加了几分怜爱与敬重,之后的二十余年我成了她的知心人。在我孕产期间,她喜欢坐在我床边讲述自己的经历,其中有好多连爱人都不知道呢。1923年盛夏,一个古朴宁静的小村庄一户人丁兴旺的人家又有一个女孩降生了,取名圣女。五个哥哥两个姐姐从小呵护她,时时处处让着她,8岁时她崴了脚,四哥知道她爱热闹,就背着她往返十余里去逛庙会,还用仅有的零钱买了一碗肉丝面,看着她心满意足地吃完,才饿着肚子把妹妹背回家。日寇侵华期间,有一天17岁的她带着侄女到地里摘棉花,一大队日本鬼子朝她们这边走来,姑侄俩吓得蹲在田里一动不动,鬼子兵咿咿呀呀地叫喊着“花姑娘,花姑娘”,扔下几块糖走了。等她俩惊魂未定狂奔回村里时,家人提着的心才放下了,都担心她们被鬼子扔到井里了呢。从那以后,参军抗日的两个哥哥总是千方百计把她藏起来,再没受让她过惊吓。
在她13岁时母亲病逝,20岁时嫂子将她嫁给邻村一个勤劳善良的庄稼汉,日子虽不富足,好在自食其力,男耕女织,其乐融融。谁知好景不长,有一次日本鬼子进村抢粮,连她的一包袱棉布也被翻出来抢走了,那是她夜以继日苦织一年的心血啊,丈夫牵着心爱的骡子躲到村外时被鬼子兵发现,腿部中了一枪,后来征兵时他因腿伤未能应征。1945年日寇投降大快人心,这个患难的家庭有六男两女相继出生,一个6岁男孩、一个9岁女孩、一个19岁的女孩和两个未满月的男孩都因医疗条件差、家境贫困先后病故了,“娘想儿想到坟儿”,她的泪都哭干了,又患子宫脱垂症,不能下地劳动了。44岁生下小儿,子宫脱垂竟奇迹般的好了。我把这事儿讲给爱人听,说他是为拯救母亲才来到人间的。
婆婆有福气,在贫寒的环境里塑造了小儿子坚韧、忠诚、锐意进取、知恩图报的品质,从他成家之后,每一个寒冬都接老母亲来城里过,让她像温室里的花朵一样尽情享受阳光,享受天伦之乐。老人所需不多,只要吃饱穿暖,每天有戏看就行,一听到戏台锣鼓点儿响起,她的内心就像小时候盼过年一样盈满了幸福。婆婆78岁那年照常来我家过冬,看她总咳嗽吃药也不见好,爱人工作忙,我就找来一辆三轮车,顶着刺骨寒风载着婆婆去看医生,经检查诊断为肺结核,输液十多天才好了。爱人极孝顺,只要娘开口他没有做不到的。婆婆的长寿秘诀有四条:起居有时、饮食有节、锻炼有度、随遇而安。她生性开朗豁达,明白荣枯有定,盛衰有时,随缘喜乐,人老了总不能像年轻时候背一口袋粮食走起来虎虎生风,73岁跟我们逛北京,连逛3天都不说累。每天早起在晨光里踱步、甩臂、深呼吸,每天四杯清水、一杯牛奶,生活简单充实,不管闲事、不传闲话,只要岁月静好,现世安稳。
毕竟年纪大了,婆婆这几年总爱问我,“你记得吃食堂不?那时候咱家人多,抬着水桶去打饭,到家还得兑一瓢凉水,你让谁喝个半饱?!”我只能弱弱地说,“哦,我娘小时候吃过食堂。”知识改变命运,孩子们读完大学都在城市站稳了脚跟,燕儿要接奶奶去北京,婆婆自豪地说“不去啦,北京城我20年前就去过了,住了一集哩!”每当她说“赞叹得慌”(我理解为百感交集想要找人倾诉)时,我就耐心倾听,而后一一帮她开解,看她如释重负地长舒一口气,我心里也轻松了许多。
祈愿婆婆健康长寿,笑口常开,愿天下父母都能老有所依,老有所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