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评委、领导,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修身律己,守望一片晴天》。大家请看外面的天气,最近有些阴天。试想如果您的心被阴霾占据、被沙尘侵袭,您是否希望有阳光驱散阴霾,有疾风扫走沙尘!我想答案是肯定的。禅语: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正是对内心的拂拭。驱散阴霾,扫除沙尘才能还内心一片晴天。
严以修身,要修本心、致良知。明正德元年,王守仁因反对宦官刘瑾,被贬到贵州龙场。残酷的环境和自身的痛苦并没有消磨他的意志,摧毁他的信念。他日夜反思:为民请命的初衷有错吗?一切的因果是什么?安身立命的“理”又在哪里?一时间龙场的困顿、内心的挣扎、昔日的磨砺、五经的要旨纷沓而至。在某个注定的夜里他豁然开朗,顿悟了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至理,这就是着名的“龙场悟道”。此后王守仁通达澄澈,即使身处绝境也能平静处之,统军征战、开馆讲学、着书立说,立功、立言、立德,无不圆满。修身,要坚定信念,不忘初衷、不悔本心。修身,核心是克己,吾日三省吾身正是对心灵的不断洗涤。修身,要知行合一,正如王守仁倡导的“坐而思、起而行”。
严以用权,当心中有戒。《聊斋志异》中有则故事:一个姓朱的书生找媒婆说亲,偶遇媒婆邻居的妻子,便开玩笑说:“此人样子娴雅,我看她就行。”媒婆也开玩笑说:“你把她男人杀了,老身便为你撮合。”朱生笑答:“好吧”。这本是一句玩笑,没想到过了几天媒婆的邻居真被人杀了。朱生作为重大嫌疑人被捕。县官怀疑朱生与死者的妻子有奸情,便对二人严刑拷打。那女子熬刑不住,便供认勾结朱生谋杀亲夫。朱生慨然说:“这女子熬刑不住,说的都是假的。她含冤而死还要背负不节的恶名,我于心何忍?是我想杀夫而娶其妇,与他人无关。”县官追问:“有何证据?”朱生答:“有血衣一件,请让我回家自取。”我们想象一下这个场景:朱生见到母亲绝望地哭诉:“给我血衣是死;不给我也是死,反正都是死,与其慢慢受折磨不如死个痛快。”于是这位母亲不得不含着泪割破自己的手臂伪造血衣,好让她最爱的儿子含冤赴死!故事的最后,鬼神显灵为朱生洗刷了冤屈。公权力滥用、执法者枉法、司法不规范,冤案往往就是这样炼成的,而且很多冤案不过是同一冤案的自我复制。现实中的冤案也是如此,如去年内蒙古的呼格案。蒙语中“呼格吉勒图”有“幸福之地”的意思,如今这个内蒙古小伙已无缘到达这个地方,但是严以用权、心中有戒、规范司法行为将为我们每个人许诺一个公平正义的幸福之地。
严以律己,是法律、纪律更是心律。东汉时期,杨震正直清廉,一天夜里他的门生王密给他送来一袋钱,杨震断然拒绝。王密说夜深人静没人知晓,杨震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能说没有人知道?“暮夜却金”的故事被后人视为典范,昭示着慎独和律己的力量。律己首先是法律之律和纪律之律。“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离娄之明,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只有通过严密交织的法律和纪律之网,才能让我们不会脱缰任性、偏离轨道。律己更是心律之律。社会学上有则着名的“横山法则”,是说最持久有效的约束不是外在的强制,而是人内在的自觉自律和自我约束。有心律才能让我们有所敬畏,行有所止。
修身律己是一根缰绳,它让我们受到理智的束缚,不偏离轨道;是一把扫帚,它让我们深知不足并扫除精神的灰尘;是一枚大头钉,它让我们生命的纸张时刻坚守自己的本真;是对品格的改造、对修为的冶炼、对人性的提纯。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让我们时常清扫和拂拭本心,驱散阴霾,扫走沙尘,守望好我们内心一片晴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