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的第二个战役。1949年1月10日,淮海战役全部胜利结束。
持续六十多天的淮海战役中,华东、中原、华北三大解放区数百万人民艰苦热情地支前,有从胶东半岛跋涉二千余里到达战场的威海卫民工,有冒着风雪在九天中碾好一千万斤粮食,并送上前线的冀、鲁、豫民工,有担架万余副和人员十万余的豫、皖、苏民工,有新收复区的群众,有来自长江边苏中解放区和游击区的人民,以及为数不下百万的鲁中南区民工队。他们赶着驮骡,推着小车,挑着担子,抬着担架,川流不息地沿着交通线行进,夜以继日地为解放军输送给养、弹药、转运伤员。他们的语言和生活习惯各不相同,但怀着一个共同信念:协助解放军全部歼灭敌人。
1949年4月21日,人民解放军强渡长江。新华社发(资料照片)
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发布的《向全国进军的命令》,由此掀起“百万雄师过大江”的渡江战役。这是解放战争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是敌我双方最后一次主力会战, 以我军消灭国民党军江南最大的最有组织的精锐部队,解放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攻克中国最大城市上海而胜利结束。
渡江战役纪念馆里收藏有一面特殊的旗帜,黄色旗面上写有“奖给水上英雄”,中间为“渡江第一船”5个大字,落款为“一零六团”。这面锦旗,是村民陈正华父子运送解放军战士渡江的见证。
4月21日凌晨2点,陈正华父子划着自家木船满载18名解放军,最先冲了出去,船身被子弹和炮弹片打穿了好几个洞, 半个小时后,“渡江第一船”从敌人的炮火中穿过,又躲过了敌人岸防工事的弹雨,最终抵达江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