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检察业务
        聚焦保健食品乱象治理!石家庄市检察机关开展公益诉讼专项活动
        时间:2021-11-10  作者:朱鹏涛、张良  新闻来源:人民网河北频道 【字号: | |
          
        “保健食品乱象治理”公益诉讼专项活动部署会。胡宪政摄

          食品药品安全,关系民生福祉。随着人们对健康管理的逐渐重视,形形色色的保健品开始进入大家的视线。网店里挂的、实体店里卖的、上门或电话推销的、社区里开讲座的......部分经营者存在非法生产经营、虚假宣传、坑老骗老等突出问题。

          河北省石家庄市检察机关积极发挥公益诉讼检察职能,加大涉保健食品公益诉讼案件的办理力度,守护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自今年8月25日开始,石家庄市检察院部署为期两个月的“保健食品乱象治理”公益诉讼专项活动。检察机关是如何通过依法办案解决食品药品安全领域的突出问题?成效又如何?

          

        检察官去社区调查了解居民家中老人购买保健品的情况。周楠摄

          以个案警示震慑保健品违法添加有毒、有害物质的乱象

          近日,石家庄市长安区检察院依法提起公诉的李某甲、李某乙、谢某等人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案及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法院作出一审判决,在依法追究李某甲等人刑事责任的同时,判处被告人李某甲、李某乙连带共同赔偿890万余元,被告人谢某对其中的73万余元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并于判决生效后十日内通过国家级新闻媒体向社会公众赔礼道歉。

          被告人李某甲于2015年注册了医药科技公司,其妻子谢某任法定代表人,李某甲任总经理。2016年,李某甲从网上购买搅拌机、封口机、包装机等设备,购买格列本脲、格列齐特、盐酸苯乙双胍等原材料,雇佣李某乙等人生产降糖保健品。李某甲通过安排员工给不特定人群打电话直销、向发展的各地客户销售和在谢某某经营的诊所和新华区某中医诊所出售,销售金额达89万余元。

          案件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时,公安机关仅认定库存假冒保健品金额30余万元,没有认定销售金额。经过审查案卷并讯问犯罪嫌疑人,承办该案检察官刘霞发现,李某甲等人曾在全国各地销售大量自制假保健品,犯罪事实没有完全查清。

          为更好地维护社会公共利益,长安区检察院引导公安机关补充侦查,进一步对证人进行询问,调取书证,最终固定了销售金额89万余元的充分证据。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人李某甲等人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行为存在对人体产生毒副作用的风险,影响人体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健康隐患,依法应当承担刑事和民事责任。

          “本案积极深化实践探索惩罚性赔偿制度,加大对损害公益行为的威慑力度。赔偿890万余元,起到了教育和警示作用。”长安区检察院党组副书记、副检察长金连增表示,司法具有示范引导作用,今后也会形成正面导向。

          诉前检察建议助力行政部门依法履职

          石家庄市检察院在履职过程中发现辖区内存在普通食品冒称保健食品销售以及固体饮料等普通食品涉嫌虚假宣传,同时存在经营者通过会议、讲座、健康咨询、会员分享等形式虚假宣传产品功能的情况。

          2021年8月17日,石家庄市检察院向石家庄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出诉前检察建议,建议其依法履行监管职责,对经营者涉嫌虚假宣传,欺骗消费者等违规经营行为依法进行查处;加大对通过会员、会所等隐秘方式,以会议、讲座、健康咨询、专家义诊、免费体验等形式对食品、保健品进行违法宣传,夸大疗效、欺诈、误导消费的行为进行打击;尽快对全市食品行业进行全面排查,严厉打击普通食品冒称特殊食品销售,固体饮料等非保健食品宣称保健功能等虚假宣传、欺诈和误导消费者等。

          石家庄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收到检察建议书后高度重视,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了“打击保健食品夸大疗效、虚假宣传等违法行为专项执法行动”,检查市场主体4995家,立案4起,移送公安机关3起,进一步规范了食品市场秩序。

          如今,检察公益诉讼正在成为打击危害食品药品安全违法行为的一把“利剑”。石家庄市检察机关今年以来办理食品药品领域行政公益诉讼共案件231件,民事公益诉讼案件(包括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件)54件。

          “食品药品安全无小事,促进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依法规范,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守护人民食安底线任重而道远。石家庄市检察机关将以实实在在的办案成效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石家庄市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邢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