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检察队伍
        “志智双扶”为山村拔掉“穷根子”—— 探访河北省人民检察院驻隆化县砬子沟村工作队
        时间:2020-09-04  作者:牛继芬  新闻来源:河北法制报 【字号: | |
          8月的隆化县砬子沟村,猪、牛等牲畜在栏内茁壮成长,黑木耳栽培、中草药种植、蘑菇加工等产业在不断发展壮大……这个曾经土地贫瘠、交通闭塞、用水困难的省级深度贫困村,如今摇身一变成为产业富集、水利设施完备、户户通水泥路的美丽乡村。

         

          这样的改变要从省检察院驻村工作队的到来说起。

          扩大传统产业,让贫困户“动起来”

          2018年初,砬子沟村来了三位“城里人”。“听说他们是检察院的,说是来帮咱们致富的……”一时间村民们议论纷纷。

          “脱下‘检察服’换上‘工作装’,带领群众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 河北省人民检察院检委会专职委员、二级高级检察官王志刚,作为驻村第一书记,驻村之初,便为帮扶工作定下了硬性目标。

          砬子沟村有养牛的传统,但受限于基础设施落后,多是一些散户,不成规模。王志刚便带领工作队协调为村里争取打井、变压器改造等项目,扶持发展养牛大户5家,带动了31户贫困户增收。同时,他们协调争取专项资金200万元,支持“凤学养殖场”扩大养殖规模,带动了161户贫困户增收。

          “以前的日子真的连想都不敢想。”村民于旺曾因病致贫,生活比较困难,是砬子沟村建档立卡贫困户。2018年,工作队推出了“养猪扶贫计划”,只要村民愿意,每户都可以领到5头仔猪。这个计划让于旺心动,他赶紧找到工作队报名领取了5头猪崽,并鼓励他的儿子也报了名。就这样,于旺由10头猪崽起家开启了养殖生猪的创业路。

          然而,创业路并不顺利,养殖生猪的基础设施、饲料投入等都需要资金。工作队得知后主动借给于旺帮扶资金3万元用于发展“农家猪”养殖规模。“真是赶对了时候,没想到猪肉价格大涨,我们有了不错的收入。”2019年,于旺赚了个“盆满钵满”。如今,于旺家养殖的生猪已经达到14头,他们顺利脱贫,走上了致富路。

          巧借自然资源,让群众钱袋子“鼓起来”

          养猪虽然让于旺家走上致富路,但客观情况不同,不是每家都具备养猪的条件。工作队另辟新路,多方式挖掘当地村民的致富潜能。

          砬子沟村周边山林盛产蘑菇,村民素有采蘑菇自食的习惯。“能不能发展蘑菇产业?”工作队经过了解得知,传统晾晒方法质量差,使得蘑菇产量低,少有人采来出售。工作队便想方设法为村里购置来5台蘑菇烘干机,解决了蘑菇晾干存储问题。

          “现在,我们村里无论贫困户还是非贫困户,不管是老人还是孩子,只要有时间都会上山采蘑菇,这一季下来能增收5000多块钱呢!”刚上山采完蘑菇的村民贾卫权高兴地说道。

          然而,工作队并没有满足对野生蘑菇产业的扶持,他们结合砬子沟村气温昼夜温差大、有丰富的山泉水等自然情况,带领村民发展黑木耳栽培和中草药种植。

          “通过前期试验,我们的计划成功实现。”王志刚介绍道,2018年,他们扶持农户发展黑木耳栽培130立方米,直接带动16户贫困户增收;2019年,又争取专项发展资金22万元,将黑木耳栽培规模扩增至300立方米,带动30户贫困户增收。同时,还扶持1家中草药种植合作社,通过支持药种、幼苗,发展300亩中草药种植园,带动20户贫困户增收;在村建立绿色小米种植扶贫基地,通过对种子、农家肥进行补贴等方式,扶持全体村民种植无公害小米实现增收,还通过土地流转使37户村民增加收入。

          “家里有老人孩子需要照顾,我们没办法外出务工,以前,也没什么收入。”张亚玉是砬子沟村一名留守妇女,村里像她这样的妇女很多。对此,王志刚带领工作队打开“山门”,引进服装企业,建立手工业扶贫车间,帮助贫困家庭留守妇女实现家门口就业。

          坚持“志智双扶”,让村民好日子“火起来”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志智双扶’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根本之策。必须激发贫困群众志气,让他们主动拔掉穷根。”这是王志刚在扶贫工作中坚持的理念。

          “以前我们村近一半面积手机没信号,遇到点急事,那真是干着急。”村民张亚山介绍说,手机没信号一度困扰着村民尤其是年轻人。为解决这一问题,王志刚带领工作队积极与联通公司沟通,协调资金新建5座手机信号增强器,实现全村4G网络全覆盖。砬子沟村“手机没信号、没网络”的时代就此终结。

          网络的全覆盖不仅方便了村民间的联络,更是打开了砬子沟村通往外面世界之窗。对于现在的村庄来说,世界小了,眼界、格局却宽了,村民们创业干事热情高涨,实现了从“要我发展”到“我要发展”的转变。

          工作队借力发力,积极创新激发内力,通过组织扶贫扶志评选表彰活动,评选“勤劳致富星”“遵纪守法星”“孝善之家”“优美庭院”,大力宣传勤劳致富、孝道传承、乐于奉献的先进典型。于旺就是村里先进典型的代表,在工作队的帮扶下,他不仅因为“农家猪”养殖走上致富路,还被村里评选为“勤劳致富星”。

          为了让村集体经济快速增长,工作队协调建成出租养牛帮带小区,建成分布式光伏电站,为村里新购置了玉米秸秆打捆机、旋耕犁等机械设备,新建农副产品加工车间240平方米和恒温库400平方米……如今,村集体年收入从无到有,到现在达26万元以上。

          两年多的用心扶贫,让一度贫瘠的小山村旧貌换新颜:2018年底,砬子沟村实现脱贫产业全覆盖,2019年底全村稳定脱贫出列。工作队被评为2018年度全省扶贫脱贫“先进驻村工作队”,2019年被评为“全省脱贫攻坚奖先进单位”。王志刚也因工作突出被评为“全省扶贫脱贫优秀驻村第一书记”。

          如今的砬子沟,正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