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欲知大道,必先明史。”党的历史,是党领导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而不懈奋斗的历史;是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探索革命道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是党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永葆党的先进性,不断经受住各种风险和挑战而发展壮大的历史。筚路蓝缕,玉汝于成。我们的国家和民族,从积贫积弱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发展繁荣,靠的就是一代又一代人民的顽强拼搏和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因此,我们需要以史为鉴、以史为师、以史为镜,从中汲取丰富营养与不竭动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持续奋斗。
明党史 固底线
历览党史,党和人民血肉相连,党和人民事业无往不胜,与党一以贯之的廉洁自律密不可分,正是因为时刻保持“敬畏之心,戒惧之意”,才能真正筑牢防线、守好底线。早在1934年,毛泽东同志就明确提出:“应该使一切政府工作人员明白,贪污是极大的犯罪。”无论是从土地革命时期颁布的《关于惩治贪污行为》,还是到新中国成立后开展的反贪污、反官僚主义的活动,无一不体现出忠诚廉洁都已经融入党性修养的全过程,贯穿党工作生活的各方面。作为一名检察人员,这也对我们提出了以下几个要求:一要坚守法律底线,增强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切实做到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二要守住纪律底线,尊崇和维护好党章,把党章作为最根本的行为遵循,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三要守好政策底线,不折不扣地学习和贯彻党的路线方针,维护政令畅通;四要坚守理想信念,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真正做到做到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放眼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变化,只有心有敬畏、手握戒尺,正确处理好公和私、情和法的关系,恪守检察人员为官从政的底线,才能使信仰更加纯粹、方向更加明确,步子更坚定、力量更充沛。
明党史 守初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回顾历史,不是为了从成功中寻求慰藉,更不是为了躺在功劳簿上、为回避今天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寻找借口,而是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学习领悟党史是牢记党的初心和使命,化初心为恒心,续写共产党人使命担当新华章的重要途径。
党的初心和使命集中体现了党的性质宗旨、理想信念、奋斗目标,具体而生动地呈现在党领导人民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进程中,并在此过程中展现出不同的精神风貌。在革命斗争时期,成千上万的革命先辈舍生取义,“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夏明翰英勇就义前留下这铮铮誓言;在狱中写下“头可断,肢可折,革命精神不可灭”诗句的共产党员周文雍,与决心跟共产党走的陈铁军在刑场上举行了悲壮的婚礼……众多的革命事迹谱写了中国共产党人“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气概。在和平建设年代,同样涌现出一大批优秀共产党员,他们为建设和发展新中国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让鲜红的党旗高高飘扬在边防哨所、抗洪堤坝以及抗震救灾、防控疫情、脱贫攻坚的第一线……正是这样始终高擎起理想信念的红色旗帜,我们党才砥砺奋进创造了百年辉煌,书写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大国大党,正道沧桑,百年恰是风华正茂,未来尚需风雨兼程。
“能胜强敌者,先自胜者也。”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挑战虽大、希望尤盛、使命尤荣。 这 也告诫我们,要始终坚持明党史,固底线,守初心,永葆建党时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在学史力行的过程中看到不足、找出差距,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